不歇脚的“古稀书记”——仙桃新闻-k8凯发

k8凯发-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 > 仙桃新闻

不歇脚的“古稀书记”

发布时间:2022年07月22日 来源:仙桃日报

原标题:不歇脚的“古稀书记”

    —记全国劳模、原先锋村党支部书记陈江启

  18岁入党,他将初心和使命镌刻在生产一线;18年村支书生涯,他领导群众通过网箱养鳝发家致富。追溯张沟镇先锋村的巨变轨迹,村民们将功劳归结于他们的领头雁——原村党支部书记陈江启。

  如今,已75岁高龄的陈江启仍闲不住,依旧活跃在鳝鱼养殖基地,时而指导村民鳝鱼养殖,时而为后辈提供思路。在他看来,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,共产党员的价值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一点一滴中。

  外地取经,寻找致富突破点

  鳝鱼从来都是野生的,如何家养?自担任村支部书记起,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陈江启的脑海中。

  当他偶然看到洪湖市某某村养鳝致富的经验报道,称该村人平养鳝0.5亩,户平年收入过万元时,他眼头一亮,认真分析研究后决定与村委会主任一同前往考察。可经过实地调查,发现那篇报道完全失实,二人冷了半截腰。

  失望之下,他们只得返程,途经洪湖市一个叫做西堤的村子,远远地望过去,稻田里插着一些网,颇似养鳝阵式,于是下车去探究竟。

  在该村村干部的指引下,陈江启二人折身直奔洪湖戴市镇秦口村,发现秦口村大部分农户都在搞养殖,且养鳝长达六年,已形成规模。陈江启心中一阵激动。“人家能坚持这么多年,说明养鳝有搞头!”他说。

  彼时的先锋村贫穷落后,村里负债28万元。当听说有良方脱贫致富,村干部们一个个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

  为了把养鳝搞起来,陈江启大胆推出优惠政策:一是养鳝的网片由集体买来做好了直接给农户使用,二是养鳝占用的土地不收上缴和提留,三是村组免费管理水源并免收水费。此外,陈江启等村干部带头,每名村干部带动一到二户村民养鳝。

  1998年,先锋村挂了500口网箱,大家都期盼着年底能有个好收成。

  兴建市场,请来师傅传真招

  养鳝第一年,村民们有的保本,有的亏损,极少数赚钱,有的干脆把网子一卷声称“不搞了”。

  陈江启心有不甘。面对群众“批评”,他潜心思索,分析原因。

  群众的思想转不过弯来,这可怎么办?春节期间,一支皮影队在先锋村活动,恰巧这位艺人是洪湖秦口村的,其丈夫养鳝三年,每年都稳赚15000多元。陈江启得知这个情况后,忙将其请来座谈,群众总算对养鳝稍有信心。

  为巩固“思想工作”成果,陈江启又匆匆赶到洪湖秦口,请该艺人的丈夫王泽龙担任先锋村养鳝技术顾问。这样一来,群众胆大了,网箱养鳝规模也上来了,100户搞了1520口。这一年,陈江启主持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。

  为了学到真招,陈江启又选派村小老师彭长彬到华中农学院水产系进修三个月,专习养鳝技术。彭长彬回村后定期举办技术讲座,和王泽龙一同指导村民们养鳝。这一年,绝大部分村民赚到了钱,户平纯收入3000元。至此,群众对脱贫致富充满了希望。

  模式改革,致富路上迈大步

  当群众正为“丰收”而欢喜之时,陈江启却在为如何发展冷静思考。经过技术咨询和理论论证,陈江启决定进行养鳝模式改革,动员村民改“土埋网”为“坑塘吊网”。

  2000年春天,先锋村轰轰烈烈地养鳝模式改革开始了,这一年“坑塘吊网”4700 口,鳝鱼完全接触不到泥土,网箱水面上则浮生着水花生藤子,又作饲料又遮荫,坑塘里其余水域还可以套养少量自家食用的“过年鱼”。

  这一年,村民们无一亏损,养鳝效益大增。再往后,已用不着陈江启苦口婆心逢人就讲。效益、利益驱动之下,群众的积极性自发高涨,纷纷增加养鳝网箱,一户户、一家家,眼看着就富裕了起来。

  2002年,村党支部特注册50万元成立“仙桃市仙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”和“网箱养鳝协会”,专门负责向村民提供技术及产品的销售和饲料、鱼药的供应。每到鳝鱼上市季节,陈江启就把老板们请来坐点收购,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实现田间到市场的“惊人一跳”。

  如今的先锋村,已成为“中国网箱养鳝第一村”,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黄鳝交易大市场,张沟黄鳝品牌越打越响,先后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省级美丽乡村。(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张曼 实习生 肖玉容)

更多资讯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(cnxiantao)、嗨仙桃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
新闻图片

新闻排行

网站地图